新闻资讯

“浙里安居 共享美好”论坛圆满举行,蓝城集团副总裁、蓝城乐居集团总裁裘黎明出席

发布日期:2021.10.23 阅读量:1337 分享

“浙里安居 共享美好”论坛圆满举行,蓝城集团副总裁、蓝城乐居集团总裁裘黎明出席

 

10月23日,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浙江工业大学主办,住建部和浙工大共建的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省建设厅和浙工大共建的美好生活研究院联合承办,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中国浙江“浙里安居 共享美好”论坛在浙江西子宾馆成功举办。

 

住建部、省建设厅、各地市住建局、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等120余位来自政界、学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参与这场学术盛会,共谋新时期打造“浙里安居”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进“浙里安居”品牌的深化和落地。


领导致辞

 

住建部副部长倪虹,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高兴夫向论坛发来书面致辞。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蔡袁强出席论坛并致欢迎辞。

 

书面致辞:

 

住建部副部长倪虹指出,住房事业发挥着兜住民生底线、调节财富分配、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和作用,解决好住房问题对促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希望浙江能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早日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提供样板。希望论坛不断提炼浙江在推进安居宜居方面的创新经验,研讨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高兴夫指出,住房是民生之本,安居系百姓所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党中央交给浙江的光荣使命,打造“浙里安居”品牌,目的是聚焦解决当前住房工作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安居促发展助富民。“浙里安居”作为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民生“七优享”金名片,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完善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场体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健全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浙里安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蔡袁强代表学校向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来宾表示诚挚欢迎,并表示浙江工业大学将继续发挥好高校的智力优势,按照习总书记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持续开展“浙里安居”理论和实践研究。

 

打响“浙里安居”新名片  浙江在行动


浙江省建设厅厅长项永丹,住建部保障司司长曹金彪,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与住区研究所所长卢华翔,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关雁翎,绿城中国党委书记、执行总裁李森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浙江省建设厅厅长项永丹作“打造‘浙里安居’名片 建设幸福美好家园”主旨报告,围绕打造“浙里安居”品牌,从聚焦“住有所居”,夯实共同富裕“安居”保障;聚焦“未来社区”,创新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聚焦“风貌提升”,擦亮优良人居环境本底三大方面,系统地展示了浙江如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住房让百姓更满意”的思考与行动。

 

住建部保障司司长曹金彪在“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缓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主旨报告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他解读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出台的目的和主要政策,介绍了目前各地已经取得的重要进展。特别指出,目前浙江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相信通过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缓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必将有力推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教授作了“共同富裕背景下完善我国住房制度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他指出,住房在人民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和内容,为此,从现在起在住房制度和政策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关注新市民、青年人、老年人等特定人群的住房需求,增加可负担住房尤其是可负担租赁住房的供应,不断提升住房政策的包容性、公平性、效率和可持续性,以社区和住房为平台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与住区研究所所长卢华翔在“‘住有所居’的目标内涵和量化指标”报告中,分析了“住有所居”内涵,从主要衡量标准 “有房住、住好房、住得起”三大方面,提出针对城市和县城“住有所居”的参考指标,并提出可以用住有所居底线面积达标家庭的比例、引导性住房面积达标家庭的比例衡量某一个城市和县城的住有所居实现情况。住有所居指标应以城市全部实有人口和实有住房为基础评估。

 

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关雁翎在“创新笃行 善建美好——以新金融赋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报告中,提出新金融赋能保租房建设要处理好4个关系: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促动关系、需求多样和供给响应适配关系、行业发展和金融创新共荣关系、监督管理和服务赋能共生关系。分享了建行在保租房商业可持续市场化模式、定制化产品精准供给、专项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面探索实践和思考,并就畅通金融血脉全力支持保租房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绿城中国党委书记、执行总裁李森作了“营造美丽建筑,创造美好生活——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企业力量”报告,从行业角度阐述了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要性,他表示,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是企业社会责任,绿城将积极践行。至6月30日绿城累计受政府委托的代建项目达到220个,合约总建面超过3600万平方米,改善将近18万户原住民的居住环境。在未来社区建设方面,绿城已协助政府推进项目50余个,参与建设运营项目15个。

 

 

保障性租赁住房 助力新市民青年人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清云、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院长严荣、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等围绕“新市民青年人与保障性租赁住房”主题,先后作了演讲报告。

 

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张清云作“浙江省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思路与举措”报告,详细介绍了浙江省发展保租房思路、举措和工作计划。他指出,根据人口规模结构等因素,浙江省确定了11个设区市市区和26个县(市)作为重点发展保租房的城市,“十四五”期间,杭州市区、宁波市区等12个人口净流入大城市新增保租房占新增住房供应量比例30%以上,其他25个重点发展城市15%以上。对发展保租房给予土地、项目审批、财税、金融等方面支持政策,加强项目准入、建设、租住、权属等全流程监管,强化监测评价和结果运用,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院长严荣作“新市民青年人住房‘三元困境’与破解之策”报告提出,当前我国住房租赁供应主要由公租房、商品房、各类非正规住房组成,在满足新市民、青年人居住需要方面存在一种“三元困境”,即很难兼顾安全、可支付性、可获得性。为改善新市民、青年人的居住条件,应租购并举、梯次扶持,重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作“‘从工者有其居’到‘浙里安居‘”报告,分析了习总书记2006年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 “工者有其居”其深刻的理论意义与浙江实践模式,指出住房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她认为浙江省打造“浙江安居”品牌,近期应把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抓规划源头;抓22号文件政策的落地,加快形成破解住房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态势;同时着力改善居住空间、住房质量、公共配套设施、居住环境、居住可达性、居住可负担性等,为实现居住基本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

 


城市更新迫在眉睫 未来社区浙江样板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孙哲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改革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秦虹、绿城中国金丽衢城市公司总经理潘思远等围绕“城市更新与未来社区”主题,分别作了演讲报告。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孙哲君作了《城市有机更新背景下的未来社区建设探索》报告,提出未来社区将成为我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现代化基本单元,未来社区建设工作以新时代党建为统领,着重从四个方面推进:一是机制上分级管控,加强横向部门联合和纵向三级专班联动;二是设计上分层布局,统筹15分钟和5-10分钟生活圈功能;三是实施上分类施策,新建类坚持“两带、两竞、两限”的要求,旧改类社区通过智慧化改造、插花式改扩建和“补短板”式功能嵌入的方式建设;四是工作上分步推进,加强从创建到全面复制推广的转型探索。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改革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秦虹作了“从建筑更新到社区治理提升居住幸福感”报告,指出,城市更新要从建筑更新向社区治理创新过渡,并从建立融合共治理念、构建社会参与机制、实施科学组织动员、创新有效运营管理、形成依法治理环境五方面提出了政策思路。

 

绿城中国金丽衢城市公司总经理潘思远作《共同富裕下的未来社区建设模式探讨》报告,认为未来社区将推动城镇化发展转型、房地产模式转型、居民生活方式转型,以礼贤未来社区为例,分享了率先采用“投建管运一体化”模式,实现了体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文化创新,打造“有礼”社区。建议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实与虚,即物理空间与数字化的关系,数字化赋能社区治理;二是新与旧,即新建社区与老旧小区关系,资源共享,促进社会群体融合;三是表与里,即美丽建筑与美好生活的关系,既要关注规划设计对城市功能和空间格局的改变,又要关注老百姓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共建“浙里安居”我们在行动

 

“‘浙里安居’在行动”圆桌论坛,由浙江经视传媒副总经理王森主持,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局长王进,衢州市建设局局长杨晓光,浙江省房地产业协会胡一平,浙工大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美好生活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前虎,滨江控股集团执行总裁朱立东,蓝城集团副总、蓝城乐居总裁裘黎明,绿城服务集团执行董事、绿城科技集团董事长吴志华,就如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好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如何提升城乡风貌与推进未来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如何发挥企业作用有效打造“浙里安居”品牌,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话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局长王进:“七普”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杭州新增人口323万人,带来巨大的新增住房需求。但这些需求是多元化的、分层次的,因此要求政府提供多元化的住房供给,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如果我们的住房供给跟不上,那么就会造成资源错配,人民群众也不会有获得感。杭州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方案市政府常务会议已经研究通过,明确了杭州十四五期间将要筹集3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来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需求。

 

衢州市建设局局长杨晓光:衢州十分重视未来社区建设,正在编制未来社区布点规划,主要以十五分钟生活圈构建为核心,全面落实一心三化九场景,争取用五年时间完成建成区内老旧小区80%的未来社区化改造,新建小区全部按未来社区理念建设。我们认为当前最大问题还是各方对未来社区内涵的认识不同,关心点不一样,需要不断统一思想。建议:一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二是有一个敢担当,懂专业,勤思考,善落实的操作队伍。第三,要让社区居民真正参与进来,广泛参与场景塑造和社群营造。

 

浙江省房地产业协会、德信控股董事长胡一平:“浙里安居”品牌的打造是浙江省共建美好人居的一次必要探索,也是实现共同富裕从“宏观”到“微观落地”的重要举措。作为“浙里安居”中重要一环的房地产行业从业者,也被时代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和使命:深入挖掘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将有温度、有品质的建设与服务前置于顶层设计之中,让每个人成为美好生活幸福城的建设者与体验者。不断探索与创新产品力,与政府携手共同构建浙里安居新体验,为城市美好升级,从安居到宜居,再到优居。

 

浙江工业大学美好生活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前虎: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上半场的发展逻辑是“粗放的工业化带动的浅度城镇化——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带动亿万农民工进城”,而未来下半场发展逻辑是“高品质的城镇化驱动的高质量的工业化——大力度的空间更新驱动结构转型升级”。住有安居,不仅要有数量保障,更要有质量保障,要满足高品质生活的社区与城市配套;既要政策制度软环境的保障,也要物质空间硬环境的保障。浙里安居要取得实效,要将安居工程融入美丽城镇、未来社区、城乡风貌提升等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行动之中。

 

蓝城集团副总裁、蓝城乐居集团总裁裘黎明:作为企业实践代表,蓝城政府代建将全力支持“浙里安居”品牌打造,按照共同富裕导向,发挥住建服务企业的社会责任。主动承担国家、省、市住房相关工作改革企业试点,及时分享创新实践成果;打造持续影响和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综合服务体系,全力配合主管部门研究与出台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物业服务标准;全力探索未来社区、乡村新社区的建设服务,力争将国家、省、市政策落到实处,以实践创新形成“浙里安居”的典型案例,为政府提供企业实践样本。

 

滨江控股集团执行总裁朱立东:让老百姓住上一套好房子是滨江集团的愿景。在当前限房价竞地价背景下,尽管开发利润率很薄,企业仍要坚持为百姓造好房子的理念。近年来,滨江集团积极关注新市民青年人的租房需求,开发适应租赁需求的一些小户型、低租金的长租房,让他们在城市里能租得起、租得好、留得下,让市民有更多的选择,有实力的业主可选择买房,暂时买不起房的可租房。

 

绿城服务集团执行董事、绿城科技集团董事长吴志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强国,房地产业也已从开发管理为主转向开发与存量房管理并重的阶段,居民对现代生活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近年来我们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智慧物业研究、开发与应用,投入相当的精力打造园区命运共同体,作为物业行业领域领头企业,绿城服务集团将持续助力“浙里安居”。

 

闭幕总结

 

最后,论坛主席、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作闭幕总结,并代表论坛向社会发布行动倡议。

 

“浙里安居”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内容和重要标志,打造“浙里安居”品牌,旨在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持续改善浙江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协同推进浙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先行示范,更好满足人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悉,“浙里安居、共享美好”论坛今后将每年举行,不断宣传国家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的最新精神,总结浙江在推进人人住有所居方面的创新经验,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文章来源:浙工大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